时间:2024-12-27 18:09:38 浏览量:
分手后下单一份“失恋陪伴”,将会收获陌生人的悉心开导;备考时购买“云监督”服务,便有监督员时刻盯紧你的学习进度;无聊时入手一只“虚拟蚊子”,店家就开始对你发起“嗡嗡嗡”攻势……近来,五花八门的虚拟情绪商品风靡各大电商平台,销量一路走高。
虚拟情绪商品在年轻人群中走红,真实地反映了都市白领的生活囧境:从家到公司两点一线,城市繁忙的工作节奏压缩了个体的生活空间,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。什么都得快,走路得快,慢一点可能就赶不上到公司的地铁了;吃饭得快,还有一大堆工作等着处理呢;甚至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也在压缩,因为休息的时间已经严重不足了。
在这种快节奏、单调乏味、缺少关怀的环境中,个人情感需求被高度压抑了。不止上班族,事实上所有人情感需求和供给之间都可能存在不足的情况。
虚拟情绪商品满足了这样的需求。比如备考时购买“云监督”服务,据一些网友评价,治好了自己的拖延症,提高了复习效率。“好运喷雾”“爱因斯坦的脑子”,明知道这只是一种安慰,当不得真,可是它的确舒缓了个人的紧张神经,让人从患得患失的情绪中暂时解脱出来。这样一种排遣压力的方式比交个朋友或者找个人聊天要简单得多,堪称最省钱最方便的解压妙招。
必须看到,虚拟情绪商品的服务内容、服务质量有很大的不确定性。不同于寻常网购,虚拟情绪商品无需发货,消费者收到的可能是一条祝福、一个表情、一段陪伴,抑或只是一份愿景。这就给如何界定其服务内容、服务质量带来了难题,比如,“好运喷雾”,你怎么来评价它的价值?它的价值自然不是真的给你带来好运,而是带来会心一笑,可是又怎么来评价什么是会心一笑呢?
很多虚拟情绪商品在电商平台上的售价也就一两元钱,甚至几毛钱,可它的成本也低啊,几乎可以零成本无限复制,永远不会有卖断货的时候。哪怕它只卖一元,利润也非常可观,传统的由成本和需求决定价格的定价机制显然不适用这一类产品,那又该如何定价?
还有维权问题怎么解决?既然是虚拟情绪商品,起的就是化解情绪的作用,可情绪这种东西是因人而异的。我们看一场戏,同样的戏码,每个人都能得出不同的认识,“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”,有些人读出的是喜,有些人读出的却是苦;有些无感,有些人却能触景生情。如果没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怎么办?怎么维权?还能顺利退货不?
可别小看这一元两元的事,也别小看其影响力,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,包括虚拟情绪商品在内的虚拟商品终究会在网络上风行开来。从小到大、从开始到兴盛,规范化是必须要走的路,需要在提醒消费者谨慎消费的同时尽快纳入监管。
消费者也应认识到,虚拟商品只能短暂地满足个体一时的需求,很难实现高质量的情感抚慰,惟有基于人际陪伴的,可触摸、可感知、被温暖的亲密关系才能帮我们真正走出情绪泥沼。虚拟世界再精彩,也只能是个人生活的一小部分,不能过成生活的全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