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5-04-18 16:10:53 浏览量:
每年3-5月,心理科诊室都会迎来一波就诊高峰。春季常见的情绪波动、焦躁不安、伤心难过等心理状态,通常被称为“季节性情感障碍”。随着都市生活节奏加快,这种由季节变化触发的心理“小流感”正悄然影响着很多人。该如何顺利度过呢?在此,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甘肃医院综合康复中心主任、注册心理师迟婷给大家支招。
“首先是生物节律的错频震荡造成的。”迟婷表示,春季光照时间骤增,人体松果体褪黑素分泌量快速下降,而调节情绪的血清素系统无法及时适应,形成神经递质“青黄不接”的状态,导致情绪调节系统失衡。其次是气候应激的叠加效应。春季气压频繁波动会影响血氧浓度,出现疲倦感;湿度上升会导致人体散热负荷增加,加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,出现心悸、失眠等躯体化症状。此外,是社会比较的心理暗流。春天常被赋予“希望”和“新生”的寓意,社交媒体中铺天盖地的“春日美好图景”,可能与现实生活产生落差,形成隐形压力源,导致人们出现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。
“要注意,抑郁情绪不同于抑郁症,需要特别注意。”迟婷表示,抑郁情绪是一种短暂、较轻微的状态,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缓解,它的信号有:
“大家可以多到户外晒晒太阳,促进多巴胺的分泌,尤其是早上醒来晒太阳,能刺激大脑分泌血清素,让人一整天都神清气爽。”迟婷建议,运动也是应对“内耗”的好方法。每天抽出时间运动一下,能够缓解焦虑情绪。营养美味的食物能够让人心情愉悦,香蕉、坚果、深绿色蔬菜、黑巧克力、深海鱼类、奶制品都是不错的选择。
大家还可以进行认知免疫训练,实施“17∶00后数字排毒”(是一种倡导在每天17时之后减少使用电子设备、远离数字信息的理念),避免镜像神经元过度激活。
“记住!寻求帮助不是脆弱的表现,而是对自我健康的科学管理。”迟婷表示,当大家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、兴趣降低,或烦躁易怒、情绪波动,或睡眠欠佳,或伴有医学检查无法明确诊断的躯体症状时,要及时就医。
2.所有原创作品,包括但不限于图片、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、信息等,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,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、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。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3.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(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)受理对接。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,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,联系电话。
甘肃新媒体集团法律顾问:甘肃锐城律师事务所 陈灿律师;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:甘肃荣庆律师事务所 吴天英律师